心路历程
详细说明
在我中考结束后,与几位即将去美国读高中的同学在一起玩耍,聊天中得知关于北美学校的一些资讯。这使我产生了对出国留学的兴趣。当时周围的一些朋友建议我也去美国读高中。但是那时的我没有这个决心(我觉得自己不够成熟,离开家太久会舍不得,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出国留学的投资比回报大等等)。由于顾虑太多,我还是决定按部就班,读体制内的高中。
所以我进入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学习,高一高二我同时兼顾了学校的课程和托福,这让我的时间非常难控制。因为学校的课业非常重,而且周考月考的压力使我不得不全力以赴应付学校的课业(否则我考试的排名会非常可怕)。这使我没有很多精力来复习托福。所以,现在看来我那时的学习计划是有些不合理的,由于我的摇摆不定的确蹉跎了一些时间。
在快到高三时,我对高考的敬畏陡然增加了许多(我所在的省份的高考难度被誉为“地狱”级别)。但是就算花心思考到了一本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如果我付出同样的努力去考北美地区的标化考试我能读到什么水平的大学呢?通过获取各方资讯自己权衡利弊后,我决定考美国的大学。
做了决定后我就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有了目标我就知道如何奋斗了。首先,我在上海新东方报了一个托福班,我觉得这对我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对这个考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上海新东方学习期间结识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学长,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学习经验让我在日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结识了一些非常赞的老师,在我日后的备考生活中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之后参加了第一次托福考试,分数不高但是倒也合理,和自己预估的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也发现路漫漫啊。于是继续备考。在我备考的这段迷茫的时间里,我由学长介绍认识了一位外号师父的人,他是教托福和SAT的,对于托福和SAT的教学非常有信心。我听了他对托福考试的一些看法和对我当时一些疑惑的见解。我觉得他看这类问题的角度还是蛮不错的。所以跟着他刷托外加考SAT。
随着时间推移,被托福各种虐,被SAT各种坑,到了申请季了,见识了各家中介机构,仍然没有满意的。然后有一位这么中介老师,在我见她的第一次就觉得她靠谱。她是廖老师!她是廖老师!她是廖老师!(重要的事说三遍哈)
她帮助我制定备考计划,准备申请,填写申请信息非常的认真仔细。她帮我处理文书十分的条理清晰,省去了我很多时间,让我有更多时间备考标化。(在此还特别鸣谢下我妈妈,在我备考时帮我整理材料,有条不紊,不仅仅在申请时也在我整个备考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廖老师在帮我申请的过程中还推荐我做了图册。使得我的申请和别人不一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定下了广撒网的计划,使得后期offer多多啊。我也仍记得每次备考,每次出分都有廖老师的关心让我非常感动。
在廖老师帮我申请的同时,我还在忙着考SAT。那时已是下半年了,那是卖答案的时代,那是机经的时代,那是学霸横扫考场的时代,那是普通的考生苦苦挣扎的时代。我在备考过程中,自己做的模考卷有5个档案袋那么多,在上万人的香港SAT考场“光顾”过,在台湾也有我考SAT的身影。最终考出了个还能用的分数。回想起在备考的阶段,回想起复习SAT的那些夜晚,回想起奔赴考场的时光,我也是见过凌晨5点上海的人啊(因为那时我还没睡),我也是吃过便利店每一款盒饭的人啊(因为我一人独自在外),我也是深夜淋着瓢泼大雨从SAT考场回上海准备再战的人啊(感谢妈妈陪我一路走来)。
考完SAT后,我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段,那就是等offer。我十分焦急,甚至都养成了起床立马翻手机看邮件的习惯。在焦急等待的时候,(我还申请了澳大利亚的大学,主要是因为那时还没offer来,太紧张了)offer陆陆续续来了,从普渡到俄亥俄,从澳大利亚到加州的胜利。录取了15所学校。在学校之间做选择时,那种纠结的心情,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那种纠结的心情,是甜蜜的负担(特别感谢廖老师以及她的团队对我申请的付出)。
最终,在许多人的指引和帮助下,我获得了战役的局部胜利。当然,我要再一鼓作气,准备好迎接大学生活。在此,我想感谢一路过来帮过我的所有人,感谢你们的付出,感谢你们的不离不弃!
最后 Viva la Vida!
Anonym
201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