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我来了
详细说明
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晨,我收到了一张让我注定不普通的offer。
UCLA我来了。
我对出国的热情其实并没有出现的很早,我本以为我最终会考入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国内一本大学,挤破脑袋去抢一席公务员的位置,或是在一家小公司朝九晚五。就算是初一那次去澳大利亚夏令营的经历最多也只是告诉了我这口稀烂的口语在外国也能活的下去罢了。
和很多人不一样,我不会在这里大谈什么梦想,因为我确实没有很大的梦想。我想出国,是因为我渐渐地发现,我之前认为的快乐其实并不是快乐,那些看似轻松的享乐只是在无谓的泥潭中一片滚爬,甚至在中国大学的奋斗也充斥了进三步退两步的无用功。我没有天大的梦想,但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感谢我的父母给我这个机会。
这一路走的并不轻松,但是比起那些面临着高考的同胞们,作为一个几个月前还在与他们一起奋斗的同学,还是觉得特别幸运。在第一次sat考完后,我第一次与Julia进行了沟通。因为考试时的一个被误认为是跨区作业的小插曲,我对那次考试心灰意冷,但是Julia耐心地向我说明了历届考试对此的处理,并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她的热情和专业确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经过衡量之后,我选择了她陪伴我走过接下来的申请之路。大家都称她小廖姐姐,的确,她的亲切是我在别处不曾见到的。对于中介,不同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DIY意味着挑战,但同时意味着层出不穷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我相信Julia寄予的专业视角能将一切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在选校的问题上一起对方方面面思考再三,在面试前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直到满意为止,在一起写essay时通过沟通将我的特点进行分析,力求让文章赏心悦目。每次考试后都是她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收到每一封offer时也都是我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对于申请件事,我也只能随便说两句。首先,在一开始连续收到4张拒信后,我确实迷茫过,可能我的申请细节方面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考试不够好?难道我根本不适合走这条路?可能每个申请者都有这个阶段,可是,如果你真的做了你能做到的所有,其他的就交给天定吧。我就这样淡定地等到了接下来的连续7张offer, 我自己也难以置信。
标准化考试确实不是申请的唯一标准,拿一个人的考试分数来给他的申请定性也不具有科学性。但是考试确实是一项你最容易保证的东西,也是努力最容易付诸于成果的东西。这方面我承认我确实没有做好,只能老生常谈地在这里规劝了。另外,作为一个初期的出国党,还可能会遇到同学的不理解甚至蔑视,有些人甚至为了去证明什么而拼命想兼顾学校排名和留学考试两方面。我对此也想说两句。其实也没什么好争的,你们跑的不是同一条跑道,何必去争谁跑的快呢,当你还在费心窥探另一条路时,可能你真正的对手已经超过你许多了。
最后,我想说申请的过程确实改变了很多的人。申请就是一个自我营销和展示的过程,可能确实要费一些从没费过的心。但essay的写作是了解自己的绝佳机会,可能过去这十几年你从未了解过自己,多花几天去思考下essay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最好能参与其中。 我拿到UCLA的offer时确实像加州的阳光般灿烂了一整天,可能总有人会说这学校录的中国人太多,但他的确就是我的dream school,从一开始就是。可能对于申请过程自己的一些表现还是有些悔恨,但是对于这个大团圆的结局,我很高兴。感谢Julia一路上的帮助,感谢cuus论坛前辈的经验还有一起灌水的朋友们的互相支持,最后再次感谢我的父母给给我这个机会!
Go Bru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