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详细说明
我觉得自己出国最大的收获不是最后录取了什么学校,而是这一路走来,对人生、对未来、对自己的思考。
关于排名-真心浮云。个人觉得除了常春藤,其实其他学校在美国人眼里都是差不多的。就像在中国,除了TOP10,谁能区分的出20名、30名、50名有什么区别。美国前100的学校教学质量都不错,选校时重要的是是否喜欢这个学校,环境,教学内容等等。我最后选择Simon,也是因为喜欢他家对学生超级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教学等等。
关于压力-承接以上排名而来。网上关于清北复交的言论甚嚣尘上,“清北复交=美国TOP15”“清北复交去后30名的学校就是去镀铜”……一开始,我被这些言论搞得不堪重负。后来慢慢想通了,作为一个圈内人,我反而会比圈外人看的更不透吗?复旦学生的情况我不知道吗?找工作时到底看重什么我不知道吗?在中国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申请时的唯排名论可以理解,但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同学请把这种论调甩到一边,别当作自己莫名其妙的压力。
关于工作-很庆幸出国给了自己各种实习的机会,我接触了审计、公司财务、咨询、券商、私募等行业,几乎就是会计毕业后的所有职业方向。整PS时就一直在思考,我到底想做什么职业?什么对于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我不愿意为了高薪去做无意义的工作,我也不愿意为了快速升职去做重复的工作。人生其实很短暂,我不希望在垂垂老矣的时候,去后悔这一生怎么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个职业方向。
关于移民-廖老师特意提到让我说下当时为什么选择了加拿大,最后又放弃了。其实原因还蛮简单的,当初选择是因为顶不住家里人压力,被好工作、好生活环境等等吸引了。后来在网上讨论,有个同学对我说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一个自己都没有去过的国家,就决定移民,是不是太草率了呢?你喜欢当地的生活吗?你喜欢当地的文化吗?你确定自己适应吗?而且我也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如果真的喜欢加拿大的生活,不靠留学一样有能力移民。
关于人生-出国的同学其实眼光可以放长远些,人生是个很长远、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申请学校重要的不是牌子,而是真正可以学到什么,因为进入公司后一年,没人会记得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只会记得你那一年的工作成绩;名校的学生最后穷困潦倒者有之,一般学校的学生最后出人头地者亦有之。出国才多少年,今后的职业生涯又是多少年。
回头看看,真的觉得自己写的挺乱的(真对不起辛辛苦苦复习的逻辑啊。。),可能申请出国这个过程给了我太多方面的感想,最重要的概括起来也就如下:
开始学会独立、辩证地思考;
确定自己要走最喜欢的职业道路;
以长远的目光看待人生,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最后,感谢一路陪我走来、倍受我折磨的我的父母、Tim和Julia,你们帮助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很多,大概这就是成长吧。